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36节(3 / 3)

,读书人很受尊敬,很多大儒只要传出要讲课的消息,可能就有数以千计的读书人赶去听讲;要是哪个大儒离世,那场景就壮观了,说不准得有几千人一路相送!

&esp;&esp;这些大儒不鸟朝廷,会被称之为“高士”,人人都赞他们品行高洁,而不会觉得有什么大问题。

&esp;&esp;这么厉害的人物不愿意为朝廷效力,应该是你们当皇帝的和当官的要好好反省自己!

&esp;&esp;曹冲对这种文人风骨也颇为敬佩,只不过他还是比较喜欢研究经世致用之学的大儒。

&esp;&esp;这些人可能文学上没有高士们出色、名声上没有高士们响亮,可他们好歹能为朝廷输送点有用的人才。

&esp;&esp;可惜从东汉的清议发展到魏晋的清谈,大多都只是局限于对人物的评议、对玄学的讨论,并没有人真正把议论探讨的功夫放在真正可以经世致用的学问上!

&esp;&esp;经世致用这个概念是明清之际才被拉出来强调的,当时理学、心学逐渐奔向唯心理论。本来读书人崇尚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,许多人只顾着修身,直接扔开了后面的齐家治国平天下,养出一堆只知之乎者也的腐儒。

&esp;&esp;顾炎武等人提出一系列的口号,想要把读书人从专注“修身”陷阱里面拉回现实。

&esp;&esp;可惜人心顽固,并不是轻易转变的,口号喊得再响亮,很多人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。

&esp;&esp;不过顾炎武所在的时代背景,倒是与目前颇为接近:先是东汉末年名流用清议得誉,后有魏晋时期名士靠清谈出名,虽说其中不乏真正的、令人钦佩的清流,但也有许多人靠着清议与清谈沽名钓誉!

&esp;&esp;最严重的时候,打招呼的时候要说“我最近注了本《老子》”“好巧我最近注了本《庄子》”“来来我们来讨论讨论《周易》”。

&esp;&esp;相反,要是你谈论治国治民之法、强兵富民之方,别人会说你是俗人!

&esp;&esp;倒不是说魏晋风流就一无是处,至少这个时代对于艺术觉醒以及个人觉醒等方面意义重大。

&esp;&esp;这时候出现了许多真性情的人物,著名的竹林七贤就不说了,时人也开始表达对妻子的深情,比如潘安为妻子写起了悼亡诗并终身不再娶,又比如后世所说的“不辞冰雪为卿热”。

&esp;&esp;“不辞冰雪为卿热”讲的是妻子病重,高烧不退,丈夫跑到雪地里把自己身体冻冰,想用这样的方式给妻子降温。可惜天不从人愿,妻子还是没能好起来,没过多久便撒手人寰。

&esp;&esp;第二年,丈夫也因为伤心过度随着妻子去了。

&esp;&esp;值得一提的是,这位丈夫离曹冲很近,目前已经快一岁了――而且不是别人,正是曹冲的未来小舅子荀粲。

&esp;&esp;这是一个很有“人性”的时代。

&esp;&esp;只不过就目前而言,乱世初平、百废待兴,还是更需要实干家,而不是艺术家。

&esp;&esp;艺术家并不能让百姓吃饱饭。

&esp;&esp;百姓吃不饱饭就看不懂艺术。

&esp;&esp;曹冲准备提出“经世致用”这个概念把跑偏的风气掰回来。

&esp;&esp;人孔子、孟子讲的都是怎么治理国家、怎么澄清世道,哪怕总是被人排挤和冷落,也坚持不懈地周游各国兜售自己的治国思想!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