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7章(1 / 2)
秦家一直生活在内陆,偶尔听说过水匪,当时他们秦家负责镇守北境,没有这方面的困扰,也就听一耳朵就算了。
来到辽东郡后,秦晟又再次听到了水匪两个字。
他正在发愁,将辽东郡其余的山寨都清理完后,该上哪儿去给媳妇儿搞钱,这不就有了吗?
只是,他们没船……
秦晟用渴望的眼神打量着江上这一艘艘大船,想要……
粮食刚运回,伍仁就来报讯,“秦六夫人,粮食运回来了,足足两万石!”
吕颂梨吩咐,“将其中一万石存储起来以备不时之需,另外一万石,给侯城三千石,另外七千石,分给望平、无虑县、辽阳县、高显县。”
伍仁迅速地计算一下,一万石的粮食,侯城占去了三千石,其余四县大概能分到不到两千石。
侯城作为新的辽东郡中心城市,基础太差了,需要他们给予更多的优惠和扶持,帮助它树立在辽东郡的地位。
另外四县,环绕侯城,离侯城也最近,县内的匪寇都被拔除了的(高显县正在除匪),老百姓买到了粮食,也不担心被抢。
对于侯城以及附近县镇农村的老百姓来说,这一天,是平常却又不平常的一天。
高显县境内,清水村
村民们不少在地里劳作的,给庄稼除草抓虫什么的。
这时,一个老汉佝偻着背从村口走来。
有人认出了老汉的身份,和他打招呼,“虎叔,去县里回来了啊,县里粮食降价了吗?”
其余人捕捉到粮价这个敏感字眼,都停了下手中的活朝他们看了过来。
虎叔摇头,叹着气道,“降价啥啊,一斗粮食都卖到了三百文钱,吃不起吃不起。这还是一般的粮食,好粮食不止这个价。”
他的话,让闻者心情沉重。
“我看这粮价还要往上涨。家里的粮食省着点吃吧,有钱的话,可以再买点。”虎叔说完,背着手,准备往家里走。
“虎叔您这话说的,家里哪里还有余钱?”
“这粮食已经省得不能再省了,每顿都做稀的,米粒都能数得出来。”
“唉,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哇。”
“听说侯城、望平、无虑县都在征集民众服役了,服役期间,官府提供免费好汤。”
“这是真的吗?”
“是真的,一天两顿,每人一碗,有时候是肉骨头炖昆布,有时候是紫菜蛋花汤,听说味道很好。”
“我也听说了。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我们高显县?”
村民们一个个露出向往的神色。
往年服役,老百姓们避之不及,如今为了一天两碗的免费好汤,为了能给家里省点口粮,竟恨不得早早去服役。
就在这时,一个年轻男子从外面跑来,招呼大家,“快,大家快去镇上!镇上辽东商会粮油店有便宜粮食卖!未时开卖,大家抓紧时间。”
“便宜粮食?有多便宜?”
“一斗两百文。”
有人嘟囔,“这价和以前价格一样啊。”
虎叔板着脸训了对方一句,“别得了便宜还卖乖了,以前是以前,现在是什么时候?人家肯卖两百文一斗,比现在的粮店便宜了一百文!你还想怎样?白送给你?”
“这么便宜,不会是发霉的粮食吧?”
年轻男子说道,“不是,我看过了,粮食都是好粮食。大家要去买粮的记得带上户籍本!没带户籍本不让买粮的。哦,对了,一个户籍本最多能买三十六斤粮食。”
“户籍本?是前阵子统计人口时,官府让办的那个吗?”
“是的,就是那个。”
“好,我去拿。”
“坏了,我家嫌麻烦,没办。这下个可咋办?”
当时官府统计人口,办户籍,就杨家自以为聪明躲了出去没办。
“快去府衙补办呀。不然买不到粮食!”
“一个户籍本最多能买三十六斤粮食?我家十五口人啊,应该能买四十五斤粮食才对。这数目不对啊。”
来报信的年轻男子随口说道,“那就分户啊,不然李婶你家这么多人口少买差不多十斤粮食呢。”
在场的人很多都是家里十几二十口人的大户,听到分户这话都犹豫了。分户吗?要把除了老大外的儿子分出去的话,倒是能买到足额的粮食。但是服徭役就是按户头抽人的,分户意味着她会失去对儿子家的掌控,另外就是他们家来年服役的人会变多。
年轻男子能看出大家的犹豫,但他觉得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,之后的事之后再说,现在不分户,买不到足额的粮食,就是实打实的损失。
但他也没有劝解,这个问题得家里的老人自己想明白,别人劝是没有用的,他瞧了瞧时间,连忙说道,“虎叔,我还要去通知一下隔壁村,就不和你们多说了。大家在村里相互通知一下,限购的,拿了户籍本的,每口人限买三斤粮。”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