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808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时候就能胜利,士气衰败迷茫的时候就会失败,如果没有这种意志,城破就是注定的事情。

这就是汉国现在所遭遇的最大问题,那就是皇帝自己的抵抗心理都不强烈,这让其他各级的官吏将军都很是被动。

这世上只有极少数的官员有自己的思想,他们不效忠皇帝,而是效忠自己的思想,臣服于皇帝只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抱负,如果皇帝违逆了这些抱负,他们甚至会反对皇帝。

其余的官吏,都是墙头草,会跟着朝廷的变化而变化,这些人都有灵活的道德底线。

……

远在关中的慕容垂收到慕容恪的信件后,读罢捏紧信件,而后将其点在烛火上,烧成灰烬,然后他的目光眺望着关中以及四周。

表面上他有蜀中和河西四郡两个选择,但实际上他只有一个,那就是河西四郡。

他刚刚统一关中,在这里的统治基础还相当的薄弱,现在的稳定完全是建立在军事胜利上的,这种统治是相当脆弱的,如果一个不慎,不说遭遇战争失败,即便是稍稍不顺,就有可能会造成崩盘。

战无不胜的形象对现在的慕容垂来说,是维持整个关中的关键。

所以他在挑选对手的时候,就不得不挑选那些更软柿子的一方。

蜀中无论战力如何,但那个地方易守难攻,很可能会陷入长久的拉锯战中,在蜀中攻城,所要遭遇的实在是难以想象。

尤其是统治蜀中的还是曹氏,作为覆灭了魏国的人,曹律一定会和慕容垂死战到底,这种情况下,想要快速的攻下蜀中,就是一个完全不可能的任务。

既然如此,那慕容垂就不会选择蜀中作为对手。

而且对慕容垂这种名将来说,攻城战实在是不划算,野战和攻城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战争。

古之名将大多数都是野战的超级高手,因为只有野战才能体现一个名将的智谋和勇武,而攻城战和守城战,一座城池和险关的加成实在是太大了。

当初函谷关那种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的地形,就算是古之名将去进攻,随便一个二流将领就能让其在城下喋血。

河西四郡就没有这个问题,那里一马平川,是骑兵纵横最适合的地点,而慕容垂麾下最强的就是燕国铁骑,而且河西四郡普遍没有坚城,甚至没有什么高山险阻。

在那里打仗,拼的完全就是将帅的内功,而这方面慕容垂不畏惧任何人,他坚信自己是天下最强的将帅。

昔年洛无疾从长安出发,奔袭千里进入河西走廊,现在慕容垂同样从长安出发,率领着万余骑兵,前往河西,而关中,他则留给王猛来治理,杨成则被他带着前往前线。

从这个安排里面,就能够看出来,慕容垂还是有一些政治能力的,王猛唯一的依仗就是他慕容垂,所以在二人中,慕容垂更重用王猛。

当然,王猛的确更优秀,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。

……

这世上同时有两场战争发生。

慕容垂吞并凉州之战。

燕梁灭汉之战。

庞然大物愈发庞大,这就是分久必合的道理。

————

这世上总是旧的事物被新的事物取代,当汉末的时代彻底远去,当魏国和汉国先后死于并不光彩中时,我们都知道,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,已经是雨打风吹去,我们用新的史书来命名这个时代,它被称之为南北朝,一个统一北方的政权,和一个统一南方的政权,告诉天下人,这是燕国和梁国的时代。——《诸夏·南北朝》

二朝鼎立

燕国正大元年。

梁国明元元年。

两个国家同时宣布改元,但原因不同。

燕国是因为从辽东建立国家以来,两百多年,燕国终于第一次踏过了黄河,在黄河以南拥有了属于燕人的土地,从辽东到河西,数千里长的疆域,都是燕人的国土,甚至就连长安也收了回去。

这群曾经被流放,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的人,可以回到他们的宗庙中,去告祭他们的先祖,自豪将现在燕国的辉煌述说。

这是压在燕国身上的历史包袱,当年被流放的事情对整个族群来说,都是一件想起来就会痛彻心扉的事情,如果不能弥补这件事的遗憾,那燕国人就永远心中都缺少一块。

当年返回中原就是如此,那是燕国国中情绪的一个高潮,那个时候的燕人众志成城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。

在返回中原后,燕国就想要更多,慕容垂夺下了长安,对太后来说很晦气,但对大多数的燕人来说,这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,要知道当年被流放的时候,那汉朝的皇帝就在长安城中的下令,而现在呢?

汉朝的皇帝已经化成了尘土!

而当年被流放的子孙却从那遥远的荒芜之地,那荒无人烟,几乎难以生存的蛮荒之地,返回了长安,坐在了当年皇帝的未央宫和长乐宫中。

这岂不是这世上最痛快的事情吗?

现在燕国又冲过了黄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