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318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应当还能够更好,成本还能够更低吧?”

大匠当即说道:“那是自然,现在工艺还不算是特别成熟,而且有的材料主要优点是便宜。

若是用其他的材料,做出来的纸张定然不同,甚至我觉得可以在纸张之上增添很多工艺,这需要和家族之中研究墨学的那些人商量一下。”

洛九闻言很满意道:“既然这纸的质量还能够更好,那就不要松懈,不断的试验新的材料,改进它的工艺。

之后我会禀报家主,在昭城内外拨下大片的土地建立造纸工坊,等到作为贡品献给天子之后,家族的商团就会很快开始在天下售卖这些珍贵的宝物,这些纸所能够带来的利润将会是巨大的,它会是家族收入来源的重大补充。”

纸这种东西的商业价值是显而易见的,尤其是在当今的天下,皇帝刘恒明显的就是创造盛世文华,就像是昔年颂圣诗和楚国优美的楚辞一般,要将汉赋发扬光大,洛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
而且太学刚刚建立,正是经学注释风行之时,竹简和纸一比,从简易程度上来说,完全不是同一个级别,而且洛氏还可以自己从守藏室之中取出一些书籍,诸如邦周时期的某些史书,定然能引起众人争相抄录,为纸的销量打开门槛。

洛氏可不是那种耻于谈利的家族,正相反,洛氏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,甚至将商业对国家的重要性提升到仅次于农业的方面。

如果说国家是一条大河,农业就是河道,是一切的根基,而商业就是让大河流动起来的驱动力,没有商业的流通,国家就是一滩死水。

不过洛氏虽然赚钱,但又不是如同很多奸商一般,毕竟对洛氏来说,赚钱本就不难。

尤其是贩卖纸这种东西,赚钱到还在次要,关键是通过这种方式,能够增长洛氏的名望,这是洛氏最在意的东西,一层一层的给自己刷金身。

至于皇帝会不会忌惮,那不在洛氏的考虑之中,大不了就是躲在昭城而已,等着他的王朝灭亡。

皇帝要是没事找事,那就要看看洛氏千年声望加敢战士和亲朋故旧的力量,能不能撼动一下皇权了。

在洛陵的命令之下,洛氏很快就开始准备制造一批质量更好的纸,这批纸是为了让使团作为贡品携带到长安去进贡给天子。

毕竟进贡给天子的东西,还是要特殊一点,这也显示出洛氏对天子的尊敬,所谓花花轿子人人抬,互相给面子,这天下就和谐起来了。

随着日期越来越近,天下无论内外藩王,功侯郡守,都开始准备给天子皇帝的贡品,尤其是流放在岭南的那些罪人,更是努力的表现着自己,希望皇帝能够看到他们的改过自新,从而回到中原。

哪怕不能回到长安,也希望能够离开岭南这蛮荒之地。

昭城数百人的使团在这种情况之下,携带着纸张走上了前往长安的道路。

————

公元11世纪的世界,发生了无数的大事件,王朝的兴盛与衰落,王侯将相的诞生与灭亡,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君主之一,汉文帝正在尽力的施展着他卓绝的才能,但所有的一切,都远远不如纸的诞生,这个开启了世界文明的宝物,出现在诸夏的土地上,这是值得所有国人自豪骄傲的事情,我尤其骄傲,因为创造它的,是我的祖先。——《我的造纸祖先》

朝贡

洛辰所制定的内外藩朝贡制度,是承袭了周王朝的一部分礼制,不过周王朝制度更加的严格,对诸藩的区别更加明显,汉王朝的则简便了许多。

如今四海之内的诸夏列国共有两个半,第一个就是诸夏的共主,天子所统御的中央王朝——大汉,另外一个就是极其偏远的岭南王国,尊奉天子的命令在岭南之地开拓。

最后半个就是昭公国,国家状态极其的奇怪,既是外藩,又很像是内藩,既是独立的,又是非独立的,很微妙。

五年一次的大朝贡,是整个大汉的最大的政治事件之一。

尤其是汉廷彻底压服所有诸侯国之后,再也没有寻找理由不来参加朝贡的诸侯了。

天下之间的诸侯王国都派出了庞大的使团来到长安,来向血缘关系日渐疏远的皇室表达忠心。

一切的纷纷扰扰在昭公国的使团走进长安城后,全部消失了,然后一切的焦点就落到了昭公国身上。

昭公国的使团有极其明显的特殊色彩,无论是旌旗,还是马车的纹路,还是使团穿的衣物,处处都是凤凰腾飞的画面,这是传承自上古邦周的图腾。

使团的规模达到了上千人,其中五百名全副武装的骑士,胯下是洛氏花费重金购来的高头大马,冲击力极强,马身上挂着大弓弩,旁边则是利刃,每个人块头都比较庞大,屈臂之间甚至能够看到高高隆起的肌肉线条,一眼望去就知道这是真正的精锐。

如今这个世道,随着甲胄越来越强,久经训练的士卒和农兵的战力差距太大,当年那种全民为兵的时代渐渐过去了,大汉常备的最精锐的禁军加上宫廷卫戎部队也不超过三万人。

洛氏这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