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一个老太婆管不了,你让大伯叫其他人过来,说清楚了,看谁家愿意。”
一听每年给十两,李桂花可是眼睛都亮了,她看到顾兆回来了,神神秘秘的往老大家屋里钻,两手空空,李桂花便抱着顾晨过来。
听就听吧,没啥稀罕的。
顾兆说的直白,他家做买卖,需要挂靠,每年给包十两银子,以后要是收成好了可能会加,加多少暂时不知道。但是,改了商籍,那以后儿子辈就不能科举。
“娘,你不是想叫顾晨科举吗?”
李桂花:……
虽然每年白得十两银子听着很好,可仔细一想,这户籍从农籍改成商籍,这可不成,商人地位低了,到时候黎家发达起来了,赚了银子,亏全顾家吃了。
不成不成。
三个伯伯心里还想,都说女娃娃向外,他家这位也不多让,才入赘多久真成了黎家人,什么好的往黎家想。
没人愿意,就是李桂花这个见钱眼开的犹豫了下也不成。
十两是不少,可现在肥料用上,地里头勤快一些,一年也不止这些,不划算的。
西坪村黎二家也是,改商籍是大事,虽然黎二有心记想和大哥关系缓和了,但这事,刘花香第一个不答应,“不成不能,你想想,现在光宗不说了,要是以后我在有个呢?”
第一天都否了,第二天一大早,黎家三人便去后头翻山去苏家了。
到了傍晚才下山到了,顾兆是两腿都走的颤颤巍巍,可真是深山里头。这里村子不大,四五十来户人家,很是闭塞,田地也少,不过猎户多,靠山吃山,在山里头,打猎捉野物的经验要丰富。
凭着记忆找到了。
苏家真的穷啊,周周的外公外婆已经去世多年,如今就剩下三个儿子,周周叫叔、伯,与周周同辈份的表弟表哥,有的连孙子都有了,孩子都是光着脚在地上跑。
顾兆都有些看不下去,更遑论周周和黎大。
出面说事,顾兆和黎大刚把挂靠每年给十两说出去,苏家三位兄弟便急了,人人都愿意,别说十两,给五两都成。
至于改户籍,三代不能科举,顾兆给解释的清楚,可苏家人不听,这有啥,科举能当饭吃吗?娃娃都结不了婚娶不了媳妇,饿着肚子,考啥科举。
最后抓阄决定的。
苏家老二得了这个美差,明明才四十多的年岁,但看着像六十多的人。顾兆犹豫了下,说不然二伯的儿子来吧。
儿子就儿子,这位也不介意,反正都是二房得的钱。
顾兆写了契书,拿了户籍,去镇上做更改,黎记卤煮生意正式挂在年二十六苏狗娃名头上了。苏狗娃成了商籍。
不用本人出面,顾兆写了类似同意书,然后表哥苏狗娃按了指印,加上村长做了见证按了指印,拿着苏狗娃的户籍,顾兆去府县做更改登记就成了。
这个送回来就等年底,不着急。
只要苏狗娃不出府县,就用不上户籍册。
一切办完了,黎家先给了第一年银子十两。苏二一家是眉开眼笑,直夸黎家人好还念着他们家,还让小孩给他们磕头,黎大赶紧拦了没让,走的时候,苏二家送了许多野菜。
耽搁太晚了,夜里走山路不安全,黎家三人便在苏家睡了一晚,第二天早早爬山翻回去。
顾兆是觉得痒,一定是有跳蚤。
回到黎家大院子,赶紧烧了热水,从头到脚洗了一遍,黎周周还借了篦子,一遍遍的帮相公篦干净头发,跳蚤全都掐死了,换了衣裳。顾兆有样学样给周周来了一遍,头发通顺了。
至于爹,那也得跟上。
“等以后要是有条件了,可以带一带苏家小辈。”顾兆见周周回来后一直情绪不高,出声说。
也算是一种补偿。
人穷到饭都吃不饱,饿着肚子,人性就淡了。
修整过后,赶车出发去了严家村。黎大是去过,这次没走错路,十分顺当,到了严家村熟门熟路找到了严谨信的家。
顾兆拿出信,说是严二哥的信。
“我家里没人识字,劳烦顾秀才读了。”严父说。
顾兆便拆开读了,严二哥平日里说话硬邦邦的,还带着书面语气,这封家书大白话很多也很简短,大概意思交代了,问柳树愿不愿意去给黎家生意做帮工,又说不必担心家中农活,他回农假回来,十一月请假回来务农的。
“……二哥让家里不必先紧着回答,可以想一想,正好我们一家子叨扰了要住一晚。”
严家人便踏实了心,有时间商量。不过先是收拾屋子。